《吕梁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吕梁学院学报》2019年总目录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文学艺术研究 再谈韩愈的“不平则鸣”——从《送孟东野序》说起 袁书会(1) 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文艺美学思想别论 章 辉(4) 吕梁中阳剪纸艺术的当代地域文化符号内涵与意义探研 杨 娜,赵 雪(10) 传播学研究 民国时期妇女期刊发刊词研究 张 佳(14) 从传播学视角看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趋势——以综艺节目《一千零一夜》为例 李一然(19)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段佳丽(23) 红色文化研究 红军东征述论 李成生,张 涛(26) 1940年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反扫荡研究 赵耀虹(31) 关于西北地区人民对抗美援朝运动的参与度探考 刘燕花(34) 贺昌精神内涵初探 张振峰,李婷婷(39) 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的考察 郜俊斌,李静宜(42) 历史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地改革研究综述 吴丽娜,赵海霞(47)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机构改革——以新、旧机构比较作考察 梁慧丽(52) 思想政治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 实践价值探析 关 震(55) 习近平新时代观的内在发展逻辑探究 南 艳(61) 法律研究 经济法律行为理论研究思辨 陶 磊(64) 论网络虚拟主体的法律人格 郭育嘉(70) 校园贷刑法风险及防范研究 赵 娟(74) 教育学研究 多维贫困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柳晓明,黄利文(78) 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学习者社会性交互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为例 郄瑞丽(82) 高师院校女教师双重角色意义建构和实践路径 许 英(85) 心理学研究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 王庆娇,梁晓燕(89) 幼儿的汉语抽象句子表征研究 孙娜娜,王宝英,秦葆丽(92)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 Hadamard型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定理 杨晋平,刘 方(1) Caputo型分数阶拉普拉斯发展方程的有限元分析 胡 晔(6) 带有马尔科夫切换的中立型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指数稳定性 袁志宏(10) Mittag-Leffler函数的Laplace变换 王俊梅(15) 用Laplace变换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王艳永(20) 区间值群组决策专家权重微调整方法 冯 源,张晓慧,曹月静(23) 基于就近原则逃生模型的学生宿舍应急疏散能力评价 李香林,孙福圆,王亚蓉(30) 工业技术研究 基于FPGA的LDPC译码器的设计 王海龙,郭大波(34) 小型硬币清分机的设计 舒瑞斌,李彦兴,宋晓光,崔鑫艾,薛淑萍(41) 一种App控制的双层智能停车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杨 超,郭 靖,秦海亮,王韶宏,朱 健(44) 环境经济学研究 城市山体的保护利用与修复规划研究——以贵州省贵安新区为例 白 桦,朱 玲,由 阳(50)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水资源利用趋势探究 郭 磊,陈震元,陶新皖,朱家明(56) 语言学研究 语码转换与微商代理人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 吴 凡(61) 临县西首片方言声韵与中古声韵的比较 苗艳丽(64) 教育教学研究 巧用Gaussian软件学原子轨道 王 炎,赵江川(7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开放教学探索 李士利(74) 高等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 韩秀芳(77) 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探究 杨夏芸(79) 单词注释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影响探究 马小梅(82) 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模式课案例与评析 马卉芗(85) 体育研究 地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权利现状分析——以运城学院为例 杨 涛(88) 竞技体育与暴力之关系的重新思考 张庆超(92) 文学研究 论葛水平小说《喊山》中的女性意识 赵家胜(1) 追寻和谐,创造自我——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紫颜色》 韩旭珍(5) 论王蒙80年代长篇小说叙事文体的突破——以《活动变人形》为例 李怡茹(10) 语言学研究 阐释学理论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译本《生死疲劳》为例 韩德英(14) 自启自修型会话修正模式的顺应性研究 王晓燕(17) 当代社会网络招呼语初探 安彦姣(21) 大同方言“得”字特殊用法研究 曹婷婷(24) 哲学研究 和合之道与晋国霸业——以文公建霸为中心的考察 谢耀亭(29) 论黑格尔自我意识确定过程中的主奴辩证关系 贺如樟(34) 传播学研究 从《中央日报》商品广告看南京建都后的社会生活 杨倩倩(37) 《中学生》杂志与青年读者“亦师亦友”的关系建构 张 扬(41) 红色文化研究 《抗战日报》视域中的晋西北妇女动员 薛金莲(46) 中央苏区春耕运动研究(1932-1934) 杨明飞(50) 吕梁红色文化资源的再思考 郝慧芬,冯军平(55) 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孙卫春,苗 芳(58) 大别山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初探 秦潇潇(63) 思想政治研究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价值 李 炎(68)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张惠忠(71) 以大数据推进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高延飞(74)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赜 申 涛(78) 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现代化培训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 梁丽君(8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双师型素养 咸世昭(85) 论中国通史模块化教学的构建——以吕梁学院历史学专业为例 张小萍(88) 关于影视编导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晋云,李 锐(91) 皮亚杰道德理论对学前儿童德育建设的几点启示 王 华(94) 文学研究 《诗经》中的男性服饰描写研究 金健萍(1) 论元杂剧爱情戏中的“久别离” 李 凯(6) 修身与慈悲——浦安迪与田晓菲《金瓶梅》意蕴研究的双重视角 王利民(10) 论叶紫的《星》:“革命加恋爱”模式的超越性书写 刘亚雯(13) 世俗社会 烦恼人生——浅谈池莉中篇小说的思想意蕴 李利芬(17) 语言学研究 等效原则下的国产化妆品商标的英文翻译 芦文辉(20) 阳城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樊琛琛(24) 红色文化研究 抗战时期太岳根据地减租减息探析 毕向波(28) 解放战争时期屯留县农业税收政策述论 徐强叶,崔卓琳(32) 抗战时期临县减租减息运动探析 张晓帆,李诗梦(36) 文艺与革命:解放战争时期的吕梁剧社 孙 霞,赵 策(41) 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构建 张海东(44) 思想政治研究 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王晋晓(47)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刘 洋(51) 法律研究 律师在扫黑除恶案件中如何体现辩护职责 侯鑫瑶,许鹤晨(55) 论婚内侵权损害及赔偿制度的建构 张 洁(59)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回溯与检视 方 皓(63) 经济学研究 资源错配对山西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黄佳佳,石爱虎(67) 基于因子分析的山西省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郭 磊(73) 山西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以吕梁市信义镇为例 冯 霞(77) 教育教学研究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阅读策略教学 王 焕,乔桂英(82) 需求理论视角下山西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调查与启示 郭慧骏(85) 论窄式阅读方法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霍 芳(88) 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 武晓琼(91) 书评 《春秋悟道》之“悟” 刘长城(95) 文学研究 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意识 贾 捷(1) 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贵池傩戏《章文选》 吴 楠,于 红(6) 论顾炎武谒孝陵诗 常晓敏(11) 语言学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的十九大报告英译的及物性分析 李俊芳(16) 论词汇衔接在英语篇章中的作用 李瑞芳(22) 传播学研究 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调查 韩海苗,郭旭魁(26) 中共早期妇女报刊的编辑出版特色与历史贡献 孙天华(31) 红色文化研究 陕甘宁边区幼儿保育建设路径——基于政治生态学视角 董奇伟,赵 艳(35)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地方银行的社会功能——以西北农民银行为例 李林霞,郑春生(41) 思想政治研究 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安明,许文青(47)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王晓玲,王 佩,郭启飞(50)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郭 伟(54) 法律研究 刑辩律师调查取证权研究 高泽成(58) 非其有而取之为义也——以中和技术理论阐述智取生辰纲型犯罪 岑培凯(64) 论旅游调解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以H市为例 张 磊(68) 经济学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路径探析——资源对接和能力培育 郭玲丽,龙兴云(7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甘肃省扶贫模式创新探索 吴冬华(77) 教育教学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余红剑,喻静娴,赵奉军(81) 探究型教学中《神谱》的多重解读 张 磊(86) 基于“技能大师进课堂”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研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赵治龙,李本振(89) 农村初中寄宿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疏离感的关系 智银利,冯翠仙(93) 文学研究 清代宗庙乐词及通变 姚亚男(1) 论明堂乐仪之变及文化意义 武 玥(5) 语言学研究 文本-忠实-伦理:两种圣经翻译观的考察 徐效军(9) 吕梁弹唱的语言艺术 原慧艳,马苗苗,李肖晋(14) 平面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认知解读 吴瑞琴(19) 红色文化研究 山西红色文化生成机制研究 岳瑾明(22)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煤炭开采业研究 郜俊斌(27) 吕梁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本课程中的开设现状与对策——以吕梁学院为例 李婷婷,王雅楠(32) 新媒体语境下吕梁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 李静宜(35) 民俗文化研究 建立中国特色的筷子文化理论体系——我们对筷子文化的认识 徐华龙(38) 《聊斋志异》中的“箸”(筷子)释读 赵 元(41) 四大名著中的筷箸意象 章 玉(43) 思想政治研究 提升党性修养的途径研究——兼论儒家文化 王利萍(48) 平等交互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基于孔子“对话式教学”的考量 张 宇(51) 脱贫攻坚战中精神扶贫的实践与探索——以乡宁县为例 高 琳,吴芳菊,薛俊丽(54) 吕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究——以吕梁学院为例 裴斐斐(59) 心理学研究 领导干部心理困境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李 鸿,李秀艳(62) 艺术研究 大足石刻之宝顶山造像艺术的审美研究 彭丽媛(67) 田中一光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 杨文夏(70) 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张珍变(73) 论《秦川抒怀》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张 宁(76) 图书工作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吕梁学院图书馆为例 郭利红(80) 论市域内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张智渊(83) 教育教学研究 封闭性淹没式双语教育在历史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吕梁学院为例 张发青(86) 论高职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田志华(91) 第一期文学艺术研究再谈韩愈的“不平则鸣”——从《送孟东野序》说起 袁书会(1)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文艺美学思想别论 章 辉(4)吕梁中阳剪纸艺术的当代地域文化符号内涵与意义探研 杨 娜,赵 雪(10)传播学研究民国时期妇女期刊发刊词研究 张 佳(14)从传播学视角看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趋势——以综艺节目《一千零一夜》为例 李一然(19)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段佳丽(23)红色文化研究红军东征述论 李成生,张 涛(26)1940年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反扫荡研究 赵耀虹(31)关于西北地区人民对抗美援朝运动的参与度探考 刘燕花(34)贺昌精神内涵初探 张振峰,李婷婷(39)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的考察 郜俊斌,李静宜(42)历史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地改革研究综述 吴丽娜,赵海霞(47)论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机构改革——以新、旧机构比较作考察 梁慧丽(52)思想政治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探析 关 震(55)习近平新时代观的内在发展逻辑探究 南 艳(61)法律研究经济法律行为理论研究思辨 陶 磊(64)论网络虚拟主体的法律人格 郭育嘉(70)校园贷刑法风险及防范研究 赵 娟(74)教育学研究多维贫困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柳晓明,黄利文(78)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学习者社会性交互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为例 郄瑞丽(82)高师院校女教师双重角色意义建构和实践路径 许 英(85)心理学研究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 王庆娇,梁晓燕(89)幼儿的汉语抽象句子表征研究 孙娜娜,王宝英,秦葆丽(92)第二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Hadamard型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定理 杨晋平,刘 方(1)Caputo型分数阶拉普拉斯发展方程的有限元分析 胡 晔(6)带有马尔科夫切换的中立型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指数稳定性 袁志宏(10)Mittag-Leffler函数的Laplace变换 王俊梅(15)用Laplace变换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王艳永(20)区间值群组决策专家权重微调整方法 冯 源,张晓慧,曹月静(23)基于就近原则逃生模型的学生宿舍应急疏散能力评价 李香林,孙福圆,王亚蓉(30)工业技术研究基于FPGA的LDPC译码器的设计 王海龙,郭大波(34)小型硬币清分机的设计 舒瑞斌,李彦兴,宋晓光,崔鑫艾,薛淑萍(41)一种App控制的双层智能停车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杨 超,郭 靖,秦海亮,王韶宏,朱 健(44)环境经济学研究城市山体的保护利用与修复规划研究——以贵州省贵安新区为例 白 桦,朱 玲,由 阳(50)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水资源利用趋势探究 郭 磊,陈震元,陶新皖,朱家明(56)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与微商代理人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 吴 凡(61)临县西首片方言声韵与中古声韵的比较 苗艳丽(64)教育教学研究巧用Gaussian软件学原子轨道 王 炎,赵江川(7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开放教学探索 李士利(74)高等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 韩秀芳(77)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探究 杨夏芸(79)单词注释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影响探究 马小梅(82)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模式课案例与评析 马卉芗(85)体育研究地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权利现状分析——以运城学院为例 杨 涛(88)竞技体育与暴力之关系的重新思考 张庆超(92)第三期文学研究论葛水平小说《喊山》中的女性意识 赵家胜(1)追寻和谐,创造自我——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紫颜色》 韩旭珍(5)论王蒙80年代长篇小说叙事文体的突破——以《活动变人形》为例 李怡茹(10)语言学研究阐释学理论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译本《生死疲劳》为例 韩德英(14)自启自修型会话修正模式的顺应性研究 王晓燕(17)当代社会网络招呼语初探 安彦姣(21)大同方言“得”字特殊用法研究 曹婷婷(24)哲学研究和合之道与晋国霸业——以文公建霸为中心的考察 谢耀亭(29)论黑格尔自我意识确定过程中的主奴辩证关系 贺如樟(34)传播学研究从《中央日报》商品广告看南京建都后的社会生活 杨倩倩(37)《中学生》杂志与青年读者“亦师亦友”的关系建构 张 扬(41)红色文化研究《抗战日报》视域中的晋西北妇女动员 薛金莲(46)中央苏区春耕运动研究(1932-1934) 杨明飞(50)吕梁红色文化资源的再思考 郝慧芬,冯军平(55)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孙卫春,苗 芳(58)大别山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初探 秦潇潇(63)思想政治研究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价值 李 炎(68)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张惠忠(71)以大数据推进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高延飞(74)“互联网+”视野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赜 申 涛(78)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现代化培训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 梁丽君(8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双师型素养 咸世昭(85)论中国通史模块化教学的构建——以吕梁学院历史学专业为例 张小萍(88)关于影视编导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晋云,李 锐(91)皮亚杰道德理论对学前儿童德育建设的几点启示 王 华(94)第四期文学研究《诗经》中的男性服饰描写研究 金健萍(1)论元杂剧爱情戏中的“久别离” 李 凯(6)修身与慈悲——浦安迪与田晓菲《金瓶梅》意蕴研究的双重视角 王利民(10)论叶紫的《星》:“革命加恋爱”模式的超越性书写 刘亚雯(13)世俗社会 烦恼人生——浅谈池莉中篇小说的思想意蕴 李利芬(17)语言学研究等效原则下的国产化妆品商标的英文翻译 芦文辉(20)阳城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樊琛琛(24)红色文化研究抗战时期太岳根据地减租减息探析 毕向波(28)解放战争时期屯留县农业税收政策述论 徐强叶,崔卓琳(32)抗战时期临县减租减息运动探析 张晓帆,李诗梦(36)文艺与革命:解放战争时期的吕梁剧社 孙 霞,赵 策(41)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构建 张海东(44)思想政治研究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王晋晓(47)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刘 洋(51)法律研究律师在扫黑除恶案件中如何体现辩护职责 侯鑫瑶,许鹤晨(55)论婚内侵权损害及赔偿制度的建构 张 洁(59)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回溯与检视 方 皓(63)经济学研究资源错配对山西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黄佳佳,石爱虎(67)基于因子分析的山西省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郭 磊(73)山西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以吕梁市信义镇为例 冯 霞(77)教育教学研究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阅读策略教学 王 焕,乔桂英(82)需求理论视角下山西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调查与启示 郭慧骏(85)论窄式阅读方法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霍 芳(88)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 武晓琼(91)书评《春秋悟道》之“悟” 刘长城(95)第五期文学研究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意识 贾 捷(1)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贵池傩戏《章文选》 吴 楠,于 红(6)论顾炎武谒孝陵诗 常晓敏(11)语言学研究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的十九大报告英译的及物性分析 李俊芳(16)论词汇衔接在英语篇章中的作用 李瑞芳(22)传播学研究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调查 韩海苗,郭旭魁(26)中共早期妇女报刊的编辑出版特色与历史贡献 孙天华(31)红色文化研究陕甘宁边区幼儿保育建设路径——基于政治生态学视角 董奇伟,赵 艳(35)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地方银行的社会功能——以西北农民银行为例 李林霞,郑春生(41)思想政治研究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安明,许文青(47)“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王晓玲,王 佩,郭启飞(50)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郭 伟(54)法律研究刑辩律师调查取证权研究 高泽成(58)非其有而取之为义也——以中和技术理论阐述智取生辰纲型犯罪 岑培凯(64)论旅游调解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以H市为例 张 磊(68)经济学研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路径探析——资源对接和能力培育 郭玲丽,龙兴云(7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甘肃省扶贫模式创新探索 吴冬华(77)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余红剑,喻静娴,赵奉军(81)探究型教学中《神谱》的多重解读 张 磊(86)基于“技能大师进课堂”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研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赵治龙,李本振(89)农村初中寄宿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疏离感的关系 智银利,冯翠仙(93)第六期文学研究清代宗庙乐词及通变 姚亚男(1)论明堂乐仪之变及文化意义 武 玥(5)语言学研究文本-忠实-伦理:两种圣经翻译观的考察 徐效军(9)吕梁弹唱的语言艺术 原慧艳,马苗苗,李肖晋(14)平面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认知解读 吴瑞琴(19)红色文化研究山西红色文化生成机制研究 岳瑾明(22)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煤炭开采业研究 郜俊斌(27)吕梁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本课程中的开设现状与对策——以吕梁学院为例 李婷婷,王雅楠(32)新媒体语境下吕梁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 李静宜(35)民俗文化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筷子文化理论体系——我们对筷子文化的认识 徐华龙(38)《聊斋志异》中的“箸”(筷子)释读 赵 元(41)四大名著中的筷箸意象 章 玉(43)思想政治研究提升党性修养的途径研究——兼论儒家文化 王利萍(48)平等交互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基于孔子“对话式教学”的考量 张 宇(51)脱贫攻坚战中精神扶贫的实践与探索——以乡宁县为例 高 琳,吴芳菊,薛俊丽(54)吕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究——以吕梁学院为例 裴斐斐(59)心理学研究领导干部心理困境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李 鸿,李秀艳(62)艺术研究大足石刻之宝顶山造像艺术的审美研究 彭丽媛(67)田中一光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 杨文夏(70)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张珍变(73)论《秦川抒怀》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张 宁(76)图书工作研究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吕梁学院图书馆为例 郭利红(80)论市域内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张智渊(83)教育教学研究封闭性淹没式双语教育在历史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吕梁学院为例 张发青(86)论高职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田志华(91)

文章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网址: http://lvliangxueyuanxuebao.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3817.shtml


上一篇: 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 园艺论文_不同碳氮源对花脸香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吕梁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